重啟核電廠是必要的替代方案」。根據協會分析,最多6座已關閉的核反應爐,在
技術上可以恢復運轉。
世界核能新聞(WNN)報導,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影響了全世界對核電的
決策,同年8月,德國《核電法》第13修正案生效,法條決定德國逐步淘汰核電機組的
政治決定。結果是,德國總共8 座核電機組,在往後的幾年陸續關閉,最後3台機組在
俄烏戰爭爆發後,因電力不足的問題而短暫的延長運轉8個月,但是也在2023年4月全部
關閉,德國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
為了彌補沒有核電的影響,德國主推再生能源,但是因為環境條件不同,各州的再生
能源發展有很大差異,其中東南方的巴伐利亞,當地的風能發展的非常緩慢,德國南部
電力線路容量和輸電網的部建,也沒有按照計畫進展得那麼快。
因此,德國的電力需求往往需要更多的化石能源,或是來自鄰國的進口,依靠的是歐洲
跨國電網,主要是依賴法國的核能。
德國核子技術協會(KernD)表示:我們的電力成本在國際上不再具有競爭力,甚至已經
威脅著德國的經濟發展。事實證明,以再生能源為基礎的電力設施(電網、存儲和備用)
,在實施上與經濟效益已不再可行。」
報告還補充說:「如果德國能源結構中,不穩定能源的比例持續增加,對電力進口以及
對化石燃料電力的依賴也會持續增加,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惡性循環。」
KernD還指出,燃煤電廠的持續運作,導致德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高於原本的環境計劃,
在目前的德國發電條件,早先表定的逐步淘汰煤炭的時間,顯然特別不切實際。
報告認為「重新啟動核電廠,是一個務實、經濟且具有社會意義的解決方案。最多6座
關閉的核電反應爐,可以在短短幾年內恢復運行,這並不草率,不會影響核能安全。」
報告指出:「各電廠的拆除情況各不相同,許多停機只有一兩年的核電廠,幾乎保持
原樣,也就可以在不久後恢復運作。」
本月早些時候,KernD 表示,重啟每座核電廠將需要 10 億歐元至 30 億歐元(相當於
360億新台幣至 1077億新台幣),具體取決於拆除情況,工時大約3到5年左右。
報告補充道,核電廠的重新運轉,能夠加速燃煤發電的淘汰,而不會危及供電安全。 「
事實上,核電廠是可再生能源的理想補充,可以幫助穩定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因此,從
長遠來看,核能也是協助風能和太陽能的進一步發展。」
KernD 的成員包括核子技術各個應用領域和部門的組織:製造商、供應商、服務提供者、
大學和研究機構以及貿易協會。其成員包括法馬通 (Framatome)、GNS、核子技術公司
(Nukem Technologies)、歐拉諾 (Orano)、鈾濃縮公司 (Urenco) 和西屋電氣 (
Westinghouse)。
法馬通德國分公司(Framatome GmbH)副董事長哈夫坎普( Carsten Haferkamp) 表示:「
重啟核電廠的決定權在聯邦政府手上,聯邦政府必須建立必要的安排。有一點是肯定的:
核能推動的電力,是短期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電力成本,增強經濟競爭力的重要
方案。」
文章來源:German nuclear association calls for restart of reactors
https://www.world-nuclear-news.org/articles/german-nuclear-association-calls-for-restart-of-reactors
https://reurl.cc/3KoYQ8
#德國 #技術 #再生能源 #核電 #反應爐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331004609-260408
6.備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47.17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43466283.A.FCF.html
1.媒體來源:
中時新聞網
2.記者署名:
江飛宇
3.完整新聞標題:
德國反核態度鬆動 核能協會呼籲重啟6座反應爐
4.完整新聞內文:
德國核子技術協會表示,為了德國現行能源政策,確保安全、經濟可行且對氣候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