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eurl.cc/Z4bMoa
原文就不貼了
摘露部分自己覺得的重點
前面大多數在講古,包含GATT跟WTO的源起、美國過去國際貿易政策的互惠基礎
在互惠基礎的假設下,現在川普政府認為有三個錯誤前提
1.如果美國引領世界放寬關稅和貿易壁壘,世界其他國家也會比照
2.自由貿易會使美國與貿易夥伴間的經濟進一步趨同,並增加國內消費
3.美國不會出現巨額且持續的貿易赤字
因此美國自己認為對貿易夥伴的互惠,結果卻對美國造成了相當的不公平
1.
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國都應該要同意並遵守惠國待遇原則,遵守關稅協定,向所
有WTO成員提供最佳關稅稅率。
但是這些成員國並不同意將自己關稅稅率約束在相同低的水平,或是在互惠基礎上適用關
稅稅率。
根據WTO的統計,美國的簡單平均最惠國關稅稅率為3.3%,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
但是美國主要的貿易夥伴,例如巴西(11.2%)、中國(7.5%)、歐盟(5%)、印度(17%)
和越南稅率(9.4%)的簡單平均最惠國關稅卻相對高得多。
2.
此外,這些交易對手的簡單平均最惠國關稅稅率更未揭露對特定產品徵收關稅的重大差異
例如:
美國對有內燃機的汽車進口徵收2.5%的關稅,而歐盟則徵收10%、印度70%和中國15%,
網路交換器和路由器,美國是0關稅,印度徵收10%的關稅;
美國對乙醇徵收2.5%,巴西徵收8%和印尼30%;
帶殼米,美國最惠國關稅為2.7%(從價稅),而印度徵收80%、馬來西亞40%、土耳其
平均31%
蘋果進口美國是免稅,但土耳其卻徵收60.3%和印度50%
根據上述的例子,顯見各國嘴巴說著互惠,但身體卻很老實,對同一或相同產品徵收的關
稅相對美國高得多。
(也就是只有美國在互惠,這些交易對手還是實施保護主義,自由貿易
跟最惠國的精神並不存在)
3.
2025 年國家貿易評估報告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 on Foreign Trade Barriers
《對外貿易壁壘》(NTE)詳細列出了這些貿易夥伴針對美國出口設置的大量非關稅的貿易
壁壘。 (透過關稅之外的方法控制貿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減少進口的目的)
這些壁壘包括進口障礙和許可限制;海關(通關)障礙和貿易便捷化的缺陷;技術性貿易障
礙(例如不必要的限制標準、符合性評估程序或技術法規);缺乏安全目的且不必要的衛
生與植物檢疫措施;不合適的專利、版權、商業機密、商標制度與智慧財產的執行;帶有
歧視性的監管標準與許可要求;跨國流通資料的障礙與對數位產品的歧視性措施;投資障
礙;國家補貼;反競爭行為;優惠國營事業;政府遵守勞工及環境標準的失敗;收受賄賂
;腐敗。
4.
非關稅壁壘還包括美國貿易夥伴的國內經濟政策和做法,包括貨幣政策(貶值或降息)和增
值稅及其相關的市場扭曲
這些國家抑制國內(對美國商品)的消費並加強對美國的出口。
這種缺乏互惠的情況明顯表現在美國,(美國生產)消費佔(美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比
例約為 68%,但其他國家的比例則低得多,例如愛爾蘭(27%)、新加坡(31%)、中國(
39%)、韓國(49%)和德國(50%)。
另外,
因為美國對進口的過度開放,這些貿易夥伴在雙邊貿易談判幾乎沒有動力對美國出口產品
提供互惠待遇,反而一再阻撓多邊(multilateral )和複邊(plurilateral)的解決方案,包括在新一輪關稅
談判和建立非關稅壁壘規範的努力。
這些結構性不對稱持續導致了美國每年商品貿易的龐大逆差。 即
無論是我川2017年的第一屆政府還是2022年的拜登政府,都意識到發展國內製造業對美國
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根據2023年聯合國的數據,美國製造業產出佔全球製造業產出的17.4
%,低於2001年的高峰28.4%。
美國製造業產出的持續萎靡導緻美國製造業產能降低。
為了保護美國國內、外利益所需的國防物資和設備在某些先進工業領域(如汽車、造船、
製藥、科技產品、工具機以及卑金屬和金屬製品),同時避免競爭對手在關鍵領域取得全球
市場,導致美國的製造業被永久性削弱,因此恢復美國本土強勁而有彈性的國內製造能力
的必要性尤為迫切。
美國向其他國家提供了太多的軍事裝備,美國的軍品庫存已經過低,與美國的國防利益不
相容。 另者,美國對外國生產的依賴性增加也導致美國供應鏈容易受到地緣政治的甘擾
和衝擊,從而損害了美國的經濟安全。 近年美國經濟在這方面的脆弱性無論在新冠疫情
期間(美國人難以獲得基本生活必需品)還是在胡塞叛軍後來開始襲擊中東貨船時都暴露
無遺。
美國製造業的衰退也威脅了美國經濟,包括製造業職缺的流失。 從1997年到2024年,美國
失去了約500萬個工作機會。
因此
美國未來的競爭力取決於扭轉這些頹勢。 製造業雖然僅占美國國內生產毛額的11%,但
卻貢獻了美國生產力成長的35%和出口的60%。
更重要的是,美國製造業是美國創新的主要動力,佔了美國專利的55%和所有研發(R&D)
支出的70%。 2003年至2017年,美國跨國企業在中國的研發支出年均成長率為13.6%,而同
期美國跨國企業在美國本土研發支出年均成長率僅為5%,這充分證明了製造業與創新之間
的緊密聯繫。 此外,每個製造業職位都會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創造7到12個新的職位,幫助
建立和維持我們的經濟。
在過去的5年,美國商品貿易逆差就成長了40%以上,到2024年達到1.2兆美元。這種貿易逆
差反映了貿易關係的不對稱,也導致了美國國內生產製造的萎縮。特別是美國製造業和國
防工業基礎的生產能力的萎縮。 這些不對稱也會影響美國生產商的出口能力,進而影響生
產動機。
具體而言,上述的不對稱不僅包括外國貿易夥伴之間不互惠的關稅稅率差異,還包括貿易
夥伴大量使用非關稅壁壘,降低美國出口商品出口的競爭力,並提升對手國商品的競爭力
。 因此,即使美國和貿易夥伴的關稅稅率相當,這些非關稅壁壘也會造成嚴重的不平衡。
-----------------------------------------------------------------------
這篇行政命令大概說明了為什麼川普會這樣對全球調整關稅
但台灣也送出了台積電,大量購買了軍火,為什麼還是3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35.160.20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43754251.A.D53.html
Regulating Imports with a Reciprocal Tariff to Rectify Trade Practices that
Contribute to Large and Persistent Annual United States Goods Trade Deficits
Executive Orders
April 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