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e
url.cc/9Dpkaj
GPT摘要如次:
Scott Bessent 提出的世界新經濟秩序,並非回歸保護主義或退出全球化,而是要建立
一個以美國為核心、結合經濟利益與安全戰略的有層次、有選擇的國際經濟體系。以下是其
核心架構與理念分析:
一、基本理念:
Bessent 的主張是一種「選擇性全球化」,不是全面擁抱市場自由,也不是全面脫鉤,而是
區隔經濟圈,連結國安利益,對內改革赤字,對外重塑貿易規則。
二、建立之新經濟秩序:
1. 安全—經濟聯動體系(Security-Economics Linkage)
‧ 貿易與安全承諾掛鉤:只有那些願意承擔更多共同安全責任、調整經濟結構的盟友,才
能享有美國市場的充分開放。
‧ 建立動態聯盟體系:國家根據其「行為表現」(例如是否減少順差、是否貢獻軍費)來
決定與美國的經濟距離,形成「內圈與外圈」的分層架構。
2. 全球失衡的制度性矯正
‧ 強調全球性的干預(如總體性關稅),而不是雙邊談判(如只針對中國)。
‧ 抨擊亞洲出口導向經濟體(中國、韓國、日本)以及德國等歐洲順差國利用匯率操控、
國內壓抑消費、補貼產業等手段扭曲全球貿易秩序。
‧ 建議對這些失衡來源進行制度性壓力,重塑其經濟內部結構(例如提高消費佔比、減少
補貼等)。
3. 對美國自身的改革要求
‧ 削減預算赤字以提高美國政策的公信力與宏觀平衡能力。
‧ 對赤字問題的解方是削減政府支出(而不是加稅),保守主義財政觀。
4. 用制度排擠非盟友國家
‧ 不再追求「全球市場全面整合」,而是建立「有邊界的自由貿易區」。
‧ 中國若被排除在這個新秩序之外,其過剩產能將危害其他中立國家,從而產生壓力迫使
這些國家靠向美國陣營。
———————————————————
感想:
問題在於過激的關稅談判手段、對外國高強度的利益剝離、敵意性嘴炮以及缺乏可預測性、
穩定性的公開政策對話,已嚴重侵蝕美國的公信力,且也許雖非零和遊戲,但資源安排確實
是以美國核心為優先;在內外情勢、市場愈發混亂的壓力下,與各國的談判速度能否盡快控
盤將狀況收束至相對穩定,而非失控落入1930年代全球關稅壁壘造成的全面滯脹蕭條,是美
國當下進行的豪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26.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43833009.A.3DC.html
看到國外財經YT介紹去年底貝森特投稿經濟學人的文章,或許可以對美國政府現在到底在幹
嘛能有多一層了解。原文鏈接要會員,用標題估狗還是可以看到有全文的網站。